央视年代大剧《人生之路》的剧情愈发令人心塞了,在黄亚萍和刘巧珍之间摇摆的高加林,无法掌控命运的人类……
(资料图)
“你就是在良心和前途之间挣扎”,一句话概括一部剧,也概括了所有人,我们生存的世界。
景老师说的对,人生这条路,紧要处只有一两步...选择就要承担后果,很早很早我就明白,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所得的必有失去的代价。
高加林想飞,也有可以高飞的能力,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造成了他的精神苦闷,他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向望更广阔的天地可以施展抱负。
爱情不是高加林人生的主题,高加林对爱情始终是比较被动的。一边是巧珍纯朴的爱和关怀,一边是黄亚萍与他在文化追求上的契合,应该怎么选?
在高加林做出抉择前,剧里就给到了很多暗喻的镜头。
其中最能引发视觉冲击的当属这两个镜头:
这边黄亚萍与高加林聊的是相机卡门,那边巧珍与高加林说的是村里母猪下了几个崽,对比未免太强烈了!
剧里诸如这样的镜头语音太多了,不用等高加林做出选择,观众都能看到最终走向了吧。
高加林是一个有野心有高追求同时自尊心又极强的知识才子,当他被困在农村只能当个农民时,没文化的巧珍或许还能勉强跟他继续走下去;
可一旦他入了仕途,步步高升之时,此时没有精神文化共鸣的农村妞巧珍自然是无法再入他法眼了。
在那个年代,进城的高加林很怕选择巧珍后,将来成为另一个蒋老师,半城半农地过着没有情感交流的婚姻生活。
对比有城市户口官二代出身的黄亚萍,不但人长的漂亮,跳舞好看,关键是有知识涵养,能与高加林一起探讨文学,探讨人生理想,有精神上的共鸣。
对比之后,其实就不难选择,甚至根本不需要选择,高加林内心的天平已经慢慢地向黄亚萍倾斜了。
剧里进了城的高加林跟巧珍说话,字里行间带着不自觉地嫌弃和不耐烦,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巧珍的感受。
而跟黄亚萍说话时,则带着小心翼翼地讨好和丝丝窃喜,处处照顾她的情绪。
他更在乎谁,一目了然。
高加林嫌弃巧珍,想和黄亚萍在一起,本质上是人性利益使然。
其实,高加林也是有喜欢过爱过巧珍的!剧中的这个桥段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他喜欢过。
在马栓向巧珍提亲的时候高加林的眼神,与他大胆地承认恋情为巧珍解脱时,是能感受到他喜欢巧珍的。
只是他起初还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对比前程和理想他更爱自己罢了。
看到他去供销社消费的时候以为他要买给巧珍,结果只是为了自己尊严,最后还把吃的给了黄亚萍,一样都没给巧珍太气人了。
所以本身高加林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农村巧珍是他的好帮手,所以选择和她在一起;在县里亚萍的身份更能让他高飞,所以考虑和她结婚。
其实他谁都不爱,甚至他的父母,他只爱自己。
自私是人性使然,所以这样的高加林还需要磨炼,需要成长,所以挫折在所难免!
高加林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有错,错的是他不该欺骗巧珍和黄亚萍暧昧;
你已经有了满心满眼都是你的巧珍,为何又跟热情奔放的黄亚萍暧昧不清呢?
巧珍是没文化,但是高加林从来没给过巧珍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机会。
巧珍也没有输给黄亚萍,只是输给了高加林的野心!
只有巧珍才有资格为这段感情画上一个句号,所以巧珍的一句我爱你。
然后决然的离开也终究给高加林一个轻松离开奔赴上海闯荡的理由!
我不想说高加林是“渣男”,但我鄙视他在爱情中的摇摆不定。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