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作物试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近日,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推动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的问题。据了解,先行实施试点是落实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深入贯彻新种子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攻关组已制定了EDV制度实施的相关规范,初步约定了EDV判定阈值、鉴定方法、收益分享比例、异议处理规则等。
【资料图】
今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均开展试点工作,参与四大作物育种攻关的科研院校和企业都是各作物领域的优势单位,率先施行EDV制度,有利于激励四大作物育种原始创新,引领国内种业创新发展,对推进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四大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实行EDV试点是贯彻新修改种子法的重要探索,为全面实施EDV制度积累经验。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按照新修改种子法要求,加快推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修订,制定EDV制度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同时将指导四大作物攻关组实施好EDV制度试点,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玉米种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北方的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的种植面积占中国玉米总面积的60%,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主要播种春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为1000-14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9000-12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量累计突破千万吨,同比增长135.7%。2021年,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迅猛增长,玉米进口量累计达2835万吨,同比增长152.2%。预计202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将超3000万吨。
玉米种子行业投资潜力
我国玉米需求主要来自饲料。从玉米的消费结构来看,玉米的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消费与食用等其他消费。由于玉米是饲料的主要原料,饲料消费是玉米需求的主要来源。2020年玉米消费中的饲料消费占比为71%;其次为工业消费,制成玉米淀粉等加工品,后续进一步加工为淀粉、酒精、柠檬酸等产品,占比约24%;而食用等其他消费占比甚微,约为5%。
2021年12月6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在将来,转基因作物审定细则的面世,定会使得我国转基因玉米品种研发及商业化进程逐渐加快。
解决饲料粮短缺问题,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农业生产目标,意味着202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不仅不会下降,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从中央到地方,要最大限度挖掘玉米稳产增产潜力,同时想方设法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
目前,国内种企的转基因粮种研发聚焦在大豆和玉米种子上。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到1.47亿吨,为历史粮食进口量第二高。其中大豆进口9108万吨,位居第一,第二的是玉米。
2022年玉米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全年玉米均价为2789元/吨,同比2021年上涨11元/吨,涨幅0.39%。从供应情况来看,由于大豆扩种,挤占玉米种植面积,加上局部地区单产下降,玉米产量下降。同时进口玉米数量下降。从需求来看,深加工开工维持低位,饲料需求增长有限,玉米价格主要受供应方面影响较大。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生物育种依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巨大短板。如今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比航空发动机和芯片更弱,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贸易额达到10.1亿美元,但是进口额高达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出口只有3.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3.5亿美元。我国的农业生产每年都要支付高昂的进口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水稻、小麦这两项最为重要的主粮种子我国已经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玉米种子自给率达到95%左右,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7%以上,但很多蔬菜种子尤其是一些高档蔬菜品种依旧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我国玉米种子的市值为270亿元左右,在各类种子的比重居首,经营玉米种子的企业数量较多达1000多家。我国玉米分为籽粒玉米、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三种类型,我国科研院所和企业培育生产的玉米种子占90%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不是玉米原产地,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创新能力不足、品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我国玉米单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以2021年为例,我国玉米平均单产约为419公斤/亩,对比美国玉米单产接近800公斤/亩,单产差距较大。下一步,我国种子企业应在振兴玉米种业的行动中,应当担当主体责任,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强化科企合作,选育绿色、高产、高抗、优质、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种;应在创新产业链上下功夫,强化系统发展,力求在玉米加工、仓储、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突破。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玉米种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标签: